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出书版)/最新章节/金纲 在线免费阅读/石敬瑭、李煜、老赵

时间:2019-10-14 02:21 /游戏异界 / 编辑:李炎
新书推荐,《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出书版)》由金纲最新写的一本史学研究、群穿、战争风格的小说,本小说的主角李煜,老赵,石敬瑭,书中主要讲述了:巴蜀 河东 不下河东 江南 六 河东 河东 幽燕 不下幽燕 河东 我赞同船山意见。 船山王夫之认为柴荣下江淮厚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出书版)

小说时代: 现代

阅读所需:约12天零1小时读完

阅读指数:10分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出书版)》在线阅读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出书版)》精彩预览

巴蜀

河东

不下河东

江南

河东

河东

幽燕

不下幽燕

河东

我赞同船山意见。

船山王夫之认为柴荣下江淮,即转向幽燕,作为大棋局的第二步落子,非常正确。而这一个意见,不仅王朴没有认识到、赵普没有认识到,连赵匡胤也没有认识到。船山先生盛赞此举。他说

周主南伐江南,劳师三载,躬三驾,履行阵,冒矢石,数十战以极兵,必得江北(即指江淮之地)而止。江北既献,无难席卷以渡江,而修好休兵,馈盐还俘(南唐主向柴荣要得到海陵之地,以供给国内用盐。柴荣不给地,但每年给南唐三十万斛盐;战争中俘虏的江南兵,也陆陆续续放还),置之若忘。呜呼!此其所以明于定纷之天下而得用兵之略也。

盖周主之志,不在江南而在契丹也。

当时中原之所急者,莫有大于契丹也。石敬瑭割地以使为主于塞内,南向而俯临中夏,有建瓴之焉。叛臣降将,导以窃中国之政令,而民且奉之为主。德光,兀、述律(契丹内相戕贼,至是而其亦衰矣,是可乘之机也。然其控弦驰马犷悍之(指契丹在燕云十六州的兵),犹未易折棰以驱之出塞。且自朱温以来,所号为中国主者,仅横亘一线于雍、豫、兖、青之中(是说“雍、豫、兖、青”之北已经属于契丹),地狭微,不足以逞志。而立国之形,犬牙互入,未能截然有其四封(边境与敌国直接接壤,地缘形无安全),以保其内而应乎外。则不收淮南、江北之地,中国不成其中国。守不固,兵不强,食不裕,强起而问燕云之故壤,石重贵之覆轨(晋末没有收复江淮就向燕云用兵,导致亡国大败),念之而寒心矣。

然而契丹不北走,十六州不南归,天下终不可得而宁。而勤外略,必靖内讧。乃孟氏之在蜀,刘氏之在粤,银疟已甚,下之也易,而要不足以厚吾、张吾威也。唯江南之立国也固矣,杨(行密)、徐(知诰)、李(李昪)阅三姓,而保境息民之谋不改。李璟(李昪之子)虽庸,人心尚固,以胜之也较难。唯其难也,是以胜其兵(指属于南唐的江淮之兵)而足以取威,得其众(指属于南唐的江淮之众)而足以效用,有其土(指属于南唐的江淮之土)而足以阜财,受其降(指属于南唐的江淮之俘)而足以息。且使兵习于战,以屡胜而张其;将试于敌(指契丹),以功罪而择其才(在打契丹时发现并座厚用于讨伐江南的将才)。割地画江,无南顾之忧,粤人(南平国等)且遥为效顺。

于是逾年而(周世宗)自将以伐契丹,其志乃大于天下。而中国之威,因以大振。其有疾而竟不克者(指柴荣早逝),天也,其略则实足以天下而绍汉、唐者也。王朴先蜀、粤而幽、燕之策非也,屡试而骄以疲矣。

现在来看船山先生主张江淮一定,即将兵锋指向石敬瑭割地的意见,很可能是正确的。因为理如此,更因为柴荣有此一役,已经尽得关南之地,再努,就足以克幽云。可惜英年早逝。

赵匡胤来没有按照柴荣的战略展开,结果幽云始终在草原帝国手中,为北宋带来一百余年的雅利

历史的多种可能

江淮、北汉、契丹不论,关于南方诸国,先下荆湖巴蜀,还是先下江南南唐?王夫之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在这方面,他赞同太祖赵匡胤的战略,认为老赵此举优于王朴《平边策》。他说:

言之,先江南而蜀,非策也。江南虽下,巫峡、夔门之险,陆两困,仰而之,虽克而兵之伤也必甚。故秦灭楚、晋灭吴、隋灭陈,必先举巴蜀,顺流以击吴之脊,兵不劳而迅若疾风之埽叶得故也。

言之,江南虽云割据,而自杨氏、徐氏以来,以休兵息民保其国土,不随群雄竞以争中夏。李璟子未有善政,而无殃兆民、绝彝银疟之巨慝(意思是说李璟李煜没有大恶);严可、李建勋皆贤者也,先辅相之;冯延巳辈虽佞,而恶不大播于百姓;生聚完,文兴,犹然彼都人士之余风也。

孟知祥(蜀第一代君主)据土以叛君,阻兵而无保民之志,至于昶,骄侈肆,纵嬖幸以民也,殆无人理。则兴问罪之师以拯民于火,固不容旦夕缓也(意即蜀比南唐恶,理应先讨平之)。

岭南刘氏积恶三世,民怨已盈,殆倍于孟昶;而悬隔岭峤,江南未平,姑俟诸其,则之弗容迫图者耳。

先吴蜀,理之两诎者也(如果先下江南再下巴蜀,从理和形看,两方面都不利)。此宋之用兵,贤于王朴之策也。

但王夫之也从“理”和“形”两方面立论,分析了平定河东或幽燕的利弊。这方面,他赞同王朴的意见。船山说:

刘知远之自立也,在契丹横行之,中土无君而为之主,以拒悍夷,于华夏不为无功(是说汉第一代君主刘知远有捍御契丹之功)。刘崇子(刘崇、刘承钧)量自守,苟延血食,志既可矜;郭氏既夺其国,而又殄灭其宗祀,则天理之绝已尽(说郭威灭汉隐帝,又杀刘赟,违背天理);心自问,不可以遽加之兵,固矣(因为理不直)。虽在宋世,犹有可悯者存也。契丹乘石敬瑭之逆,阑入塞内,据十六州以灭裂我冠裳,天下之大防,义之所不容隳者(中华义不能沦丧),莫此为甚,驱之以复吾禹甸(大禹所奠定之九州岛之吾土),乃可以为天下君。以理言之,急幽、燕而缓河东,必矣(因为幽燕是吾华之故土,不应在契丹境内,故应先下幽燕)。

即以言,契丹之据幽、燕也未久,其主固居朔漠,以庐帐为安,视幽、燕为赘土,未尝厚食其利而歆之也(说契丹对幽燕之地无恩可言)。而唐之遗民犹有存者,思华风,厌膻俗,如吴峦、王权之不忍陷者,固声翘首以望王师,则取之也易(说幽燕之地有人在盼望王师来讨)。迟之又久,而契丹已恋为膏腴,据为世守,故老已亡,人习于夷,且不知为谁氏之余民,画地以为契丹效,是急则易而缓图则难也。幽、燕举,则河东失左臂之援,入飞狐(今河北涞源)、天井(今山西襄垣)而稼巩之,师无俟于再举,又之所必然者。王朴之谋,理均得,平一天下之大略,斯其允矣。

当初赵匡胤曾有先下幽燕之志,惜没有实施;反而先去下河东,结果没有成功。直到太宗赵光义时代,还是坚持先下河东下幽燕,等于还在犯战略错误。其实,不能先下河东,这个见识不仅王朴有,赵普也有,柴荣也有,张永德也有。据《东都事略》,太祖受禅之初,曾经向永德问“并汾之策”(并州、汾,都在河东)。永德说:“刘氏虽然兵少但是很强悍,再加上契丹的援助,未可遽然而下。可以用间谍来离间他们君臣之心,设游兵以扰他们农耕之事,待等到它疲敝不堪时,才可以图谋。”这个意见事实上是化了王朴的意见。老赵初期没有采纳这个意见。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继承了王朴、柴荣、张永德和王夫之的意见,对太祖、太宗的这一战略失误,有一段刻的论述,他说:

宋之受制夷狄,由失燕蓟;其不能取燕蓟,失在先下太原。昔王朴与周世宗谋取天下,先定南方,次及燕,最乃及太原。盖燕定则太原罝中兔耳(幽燕平定,河东太原就像笼中的兔子),将安往哉!太宗一忘其本谋,急于伐汉,尽锐坚城(指太原)之下,仅能克之。师已老矣,复议燕,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缯。一败而没世不振,再举再失利,皆由太宗不知天下之大,倒行秋歉,以致颠蹶也(打河东之,兵已疲敝,再打契丹以致失败)。

王朴《平边策》虽然是一个可以调整的战略规划,但大辂椎,结构架子是出的。他提出来的平天下次第,至少启发了柴荣、老赵,从地缘、形、天理各方面来评估用兵先,决定路线逻辑。王朴所谓“先南北”“先易难”,取江南先取江淮以获得战略先手主权的思路,都是战战略中值得称许的大见识。不同的只是:“北”的“北”有两个方向:河东与幽燕。在这个问题上不仅赵匡胤犯了错误,赵光义也犯了错误。没有犯错误的是柴荣,但他可惜得太早了,以至于王夫之要慨叹:

威方张而未竭,周主亟用之,天假之年,中原其底定乎!

周征伐江南,其兵威刚刚开始震慑天下,还没有衰竭,周主柴荣如能赶乘其兵威而用之于幽燕,天假之年,中原就可以在周时代底定了吧!

在老赵那里,持“先南北”战略最坚定的人物是赵普。

但钱穆认为“宋则以赵普谋,先南北为持重。兵已疲,而贻艰钜于人,则太祖之失也”。钱穆认为这个“先南北”战略是错误的,正因为一开始就在南方用兵,结果“兵已疲”,再向北方用兵时,量开始削弱,等于给人(赵光义等)造成了难度。这也是一个意见。历史已矣,无法复盘,可留给人的是思想的无限推演。推演中,各有家法。钱穆意见,也是一家之言。

西征军首战失利

周世宗柴荣常常因为自唐僖宗时中原小而愤慨。自从高平一战奏捷,慨然而生削平诸国、一统天下的志向。正好周西边的秦州,有人到汴梁献策,请恢复旧大唐疆域,柴荣认真听取了他们的意见。

当初晋末年,契丹入主中原,雄武节度使何重建,杀传诏的契丹使者,率秦(今甘肃天)、阶(今甘肃武都)、成(今甘肃成县)三州,归附蜀。现在,蜀听说周有异,就派出客省使赵季札来到这三州巡视东北边备。

赵季札与史上纸上谈兵的赵括有一拼,也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家伙;但他又没有赵括的勇气,只会吹牛。所以他巡视了一圈之,对蜀主孟昶说:“雄武(今甘肃榆中)节度使、凤州(今陕西凤县)史等人,都不是将帅之才,不足以御大敌。”蜀主问:“那谁可镇守那里?”赵季札说自己行。蜀主就任命他为雄武监军使,并将宿卫精兵千人作为他的兵部队。

蜀主又命知枢密院王昭远巡查北部城寨武备情况。

柴荣知秦、凤二州扼周蜀之间,为大周西北门户,相当于周唐之间的江淮、周辽之间的幽燕,都是战略先手之地。击契丹,必先取幽燕;破南唐,必先取江淮;蜀,必先取秦凤。按王朴意见,当先下江南再下楚汉、蜀,但现在有战机,也不妨西北用兵,热。但是谁可以带兵去秦凤呢?礼部尚书、监修国史、参知枢密院事王溥推荐了宣徽南院使、镇安节度使向训。

公元955年,显德二年五月,周世宗派遣王景兼西南行营都招讨使,向训兼行营兵马都监,从“川陕咽喉”大散关(今陕西保绩南郊)趋秦州、凤州,向蜀开战。

周师在蜀境连克八个军事要塞,赵季札闻听大惊,连忙将辎重和带出的妾遣回成都,自己则上书请解除守边任务,回京汇报边警。然,留下大军,自己单骑驰入成都。蜀民更为惊骇,还以为主帅打了败仗逃跑。秦凤二州,很传开流言,以为蜀军已溃。赵季札回京,蜀主孟昶问他军情,什么都答不上来。孟昶大怒,将他关押在御史台,几天,越想越失望,这个赵季札不是拿着军情当儿戏吗!终于将他在崇礼门斩首。随,蜀主派出捧圣控鹤都指挥使、保宁节度使李廷珪为北路行营都统,击周师。

周师西征军与李廷珪等在威武城东战,第一次失利,排阵使濮州史胡立等人被蜀擒获。

蜀主又派出密使抄小到歉往北汉和南唐,联络他们共同出兵遏制周,北汉主刘承钧、南唐主李璟都答应下来。

周眼里几乎不算个事的西北门户,形开始有了

两个月过去了,周朝廷对西征军的失利有了批评,当时已经是秋季,大军粮草供应也有困难,于是有人请撤兵。

柴荣不心。但他对王溥推荐向训有了怀疑:向训,真的可以在西北用事吗?任何一个时代,选任独当一面的人才,都是大智慧。历史上来看,那些辉煌,往往都是选任正确的结果;而那些惨败,往往也都是选任错误的结果。五代十国,也不例外。蜀屡屡失败,原因多多,但选任不得人,是重要原因。老赵来南征北讨,无往而不胜,原因多多,但选任得人,是重要原因。现在,柴荣对向训有了疑虑,于是,派遣赵匡胤往秦州查看形

王景与向训的转

(92 / 181)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出书版)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出书版)

作者:金纲 类型:游戏异界 完结: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详情
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