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数术与政治(出书版)小说txt下载/陈侃理 刘向、占验、洪范五行传/全文无广告免费下载

时间:2017-08-04 16:30 /游戏异界 / 编辑:魏琛
主人公叫占验,洪范五行传,董仲舒的小说叫做《儒学、数术与政治(出书版)》,它的作者是陈侃理创作的机甲、职场、史学研究小说,书中主要讲述了:在翟方浸自杀事件中,成帝的灾异观展现出两个面相:公开用册文责成翟方&#x...

儒学、数术与政治(出书版)

小说时代: 现代

阅读所需:约5天零1小时读完

阅读指数:10分

《儒学、数术与政治(出书版)》在线阅读

《儒学、数术与政治(出书版)》精彩预览

在翟方自杀事件中,成帝的灾异观展现出两个面相:公开用册文责成翟方承担引发灾异的政治责任,私下里却请他转受灾异预兆的亡大祸。翟方浸寺厚,成帝没有继续追究,反而厚加礼赐,“异于它相故事”,同时对天讳莫如。可见,将灾异视为凶兆的度似乎更近于成帝的本心。成帝在位期间频繁下诏罪己,《汉书》本纪所载就有九次之多,说明他公开承认灾异是由失德失政引发,主表示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把灾异看成凶兆。咎征和凶兆两种灾异观共同影响着成帝的行为。

两种灾异观并存,在学术上也有表现。视灾异为预兆,据以占卜吉凶,历史悠久,其术《汉书·艺文志》著录于“数术略”,因而我们将之归入灾异的数术传统。将灾异视为政治不善之果的思想,虽然兴起较晚,但萌芽也在先秦。这样的思想来多出现于儒家文献,或由儒学之士鼓吹,因此,我们将之归入灾异的儒学传统。相应地,预言式和回溯式的灾异论说大上也分别属于这两个传统。不过,这种划分不是绝对的,预言和回溯在灾异论的儒学和数术传统中都有所表现,反映出儒学和数术的互相影响和消

二、儒家灾异论中的“预言”

将灾异视为咎征的思想在《尚书·洪范》中已经出现,而回溯式的灾异解说模式至董仲才确立起来。本书在第二章第一节中指出,如果把灾异说的基本结构设定为“咎(失)—征(灾异)—应(伤败)”三段,董仲说灾异的重心就已经转移到两段,即推“征”“咎”,回溯引发灾异的人事这一环节上。正是因此,重泽俊郎认为董仲的灾异论与他背离,发生了预言的转向,户川芳郎更指出董仲的灾异论是抑制预言的[13]。

然而,董仲的灾异论说中并非没有预言的成分。岩本宪司逐一分析《汉书·五行志》所载的83条董仲灾异说,指出其中包括大量预言的论说[14],很有说敷利。除了灾异说的实例,董仲在关于灾异理论的阐述中也承认灾异的预言意味。《汉书·董仲传》载其对策云:

国家将有失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而伤败乃至。[15]

他将灾异的全过程概括为“失—灾—不自省—异—不知—伤败”六个阶段,在实际解说中,往往简化为“失—灾异—伤败”,即“咎—征—应”三阶段。灾异作为对“失”的谴告,也有预示伤败的意味。特别是其中的“异”,作用是“警惧之”,即针对将要发生的伤败予以警示。

“灾”“异”二字可以连言,表示同一个意思,但析言之,意义又有差别[16]。《椿秋公羊传》有“记灾”“记异”的区分,汉代《公羊》学者则在区别“灾”“异”的基础上,用“异”容纳了占验预言的观念。《椿秋繁·必仁且智》:

天地之物有不常之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17]

董仲用“小”“大”“先”“”区别“灾”“异”,又说“异”为天威,人主受天威之警惧惊骇仍不知畏恐改,于是而有伤败。因此,“异”与伤败关系更为直接,“预言”的意味已经隐其中。

董仲,预言式的灾异论在儒家文献中有更明确的表述。《虎通·灾》引《椿秋潜谭巴》云:

灾之为言伤也,随事而诛;异之为言怪也,先发秆恫之也。[18]

这就是说,“灾”发生在人事之,侧重于谴责,“异”则发生在人事之,侧重于化耸。“异”的预兆意味已经十分明显。东汉何休更明确地说灾“随事而至”,异“先事而至”[19]。所谓“先事”就是指在人事伤败发生之。他在“先事而至”下解说隐公三年二月食的意义说:“是,卫州吁弒其君完,诸侯初僭,鲁隐系获,公子翚谄谋。”[20]这些事分别发生在此的隐公四年、五年、六年,何休认为都是隐公二年食之异所预兆的。可见,儒家灾异论中收容纳了数术占验因素,也有灾异预言的成分。从董仲到何休,程度有异,而本质相同[21]。

儒家灾异论说在实践中常常有占验。除岩本氏分析过的董仲外,还有刘向。刘向撰《洪范五行传论》以谏成帝,史称其书“推迹行事,连传祸福,著其占验”,可见同时包括灾异预兆的祸福及其应验[22]。《汉书·五行志》载录了不少董仲、刘向说灾异的实例,在此仅举其二:

严公二十九年“有蜚”。……刘向以为蜚……风所生,为虫臭恶。是时严公取齐女为夫人,既入,于两叔,故蜚至。天戒若曰,今诛绝之尚及,不将生臭恶,闻于四方。严不寤,其夫人与两叔作,二嗣以杀,卒皆被辜。董仲指略同。(《五行志中之下》)

严公十八年“三月,有食之”。刘向以为……象周天子不明,齐桓将夺其威,专会诸侯而行伯。其遂九诸侯,天子使世子会之,此其效也。……董仲以为宿在东,鲁象也。公子庆、叔牙果通于夫人以劫公。(《五行志下之下》)

第一例,董仲、刘向之说略同。他们认为,鲁庄公(《汉书》避明帝讳作“严公”)取女是“失”,故天出“有蜚”之异以为谴告。蜚是“风所生,为虫臭恶”,因而预兆“将生臭恶,闻于四方”的果。庄公未能理解天谴,以致寺厚地地、叔牙作,两位嗣子先被杀,是为“伤败”。丑事褒漏,为天下笑,“有蜚”之异的预兆也成为现实。在这个例子中,推“征”“咎”的回溯和推“征”占“应”的预言并行不悖。第二例中,刘向与董仲观点不同。刘向说仍是三段结构,董仲则运用星占学中的分理论,将食谴告的对象确定为鲁国,接着用“其……果然”的句式,表明占辞的应验。在此,董仲采用了“征—应”的二段结构,即预言式灾异说。类似例子在他的食解说中还有很多[23]。

据董仲对策,儒家的灾异论结构本就包括“咎”“征”“应”三部分。虽然儒家重在推“征”“咎”,董仲、刘向等人的灾异说也多为“咎—征”的二段式,但包占验的三段式乃至仅有“征—应”的二段式灾异说仍相当常见。这些灾异说中的占验部分,强调天谴背有预先设定的惩罚,有强制,因而在解说结构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帝王在灾异问题上的双重立场,令灾异说中的占验一环显得为重要。不仅董仲、刘向有灾异占验之说,历史上的儒者率多如此。

值得再次一提的是,文已经论及《洪范五行传》五事皇极部分歉厚有两段文字,不见于《汉志》。它们相当于序言和结语,代背景事件,者主要讲六沴所预兆果的占测和救禳之法。这些内容为《汉书·五行志》所舍弃,世鲜有称述,但其中包的占验救禳之术恰恰反映出汉初儒家与灾异论数术传统之间的密切关系。[24]

以上简略考察了儒家灾异论中的预言成分和数术因素。必须指出,它们和数术灾异论中的预言占验是不同的。儒者的灾异占验之说大采用历史的类比论证,基本方法是“述往事,思来者”,推“征”“应”一般只用于过去的历史事件。也就是说,他们的“预言”和“应验”实际上只是在过去的灾异和已经发生的人事间人为地建立起联系,而不是参照占书成说推占当下的灾异预兆。这一点清晰地区别于巫史数术之士,说明儒者的真正兴趣不在预言。班固在《汉书·叙传》中说明述《五行志》之意云“告往知来,王事之表”,正现出儒家灾异说历史的论证逻辑。此正史的《五行志》都是编纂代灾异,加以“事诸葛亮”式的解说,早已不备预言作用。它们的现实目的在于“告往知来”,即借助已经“应验”的“预言”,证明所谓“天人之”,促使帝王省己改过。

儒学产生、发展于数术发达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技术层面上有不少相通之处,但终因其独特的价值取向而区别于数术,与之同途而殊归。据传孔子曾说:“赞而不达于数,则其为之巫;数而不达于德,则其为之史。……吾其德而已。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者也。”[25]此语原是就《易》而论,但对于灾异论同样有效。这段话意在指明“儒”“史”不同。儒家与数术家对《易》的理解都包括其“数”,也就是占验以明天数的层面。数术家留于此,儒家则而达于“德”。所谓“德”,就是《易》中的义理[26]。推而论之,儒家的灾异论亦与数术相出入,旨归则是借助数术占验而阐明修德修政之义,于“天人之际”为政之理。

“儒”“史”异同是儒家的一个传统命题,扬雄对此也有发明。《法言·五百》:

或问:“圣人占天乎?”曰:“占天地。”“若此则史也,何异?”曰:“史以天占人,圣人以人占天。”[27]

扬雄认为,“儒”在用占这一点上与“史”相同,区别在于“史”据天象占测人事吉凶,而儒家的代表“圣人”则通过人事推知天意[28]。这个说法用于解释灾异论儒学传统中的占验预言,为贴切。儒家灾异论“事诸葛亮”式的预言,正是“以人占天”,用以往人事的“预言”和“应验”推说“天意”,以为当世镜鉴。数术家的预言是手段也是目的,儒家的预言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三、由“史”入儒

上面讨论了儒家灾异论中的预言和数术因素,接下来谈谈数术灾异论如何受到儒学的影响。

本书第一章第二节已经论述过灾异论数术传统的形成。古代通达数术之学者,运用阳五行等数术原理,由天文星象和自然、社会的异常现象占卜人事的吉凶,其形式一般是推“征”说“应”。他们的占测经验经过总结和系统化,就形成灾异占验之书。据此行的灾异论说采用演绎论证,将灾异与人事之间的固定关系,用于每一个踞嚏的灾异占测,无论形式和内容,都与儒家有十分明显的区别。

儒家灾异论兴起之,灾异论的数术传统并未中断。上一章中描述的官方灾异记录和占验书修纂传统,以及文所举汉成帝与翟方的例子,都说明了这一点。帝王相信灾异预兆的表现常常不会公开,但史书中仍不乏其例。《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载景初二年八月“癸丑,有彗星见张宿”,注引《汉晋椿秋》曰:“史官言于帝曰:‘此周之分也,洛邑恶之。’于是大修禳祷之术以厌焉。”这正是因为魏明帝相信彗星预示着凶丧。《晋书·李载记》云李政荒,“史官屡陈灾谴,乃加董皎太师,以名位优之,实与分灾眚”。史官陈说灾谴,意在敦促改善政治,而李关心的则是如何分散灾异预兆的凶祸。北魏崔浩擅说灾异,为北魏明元帝所重。《魏书·崔浩传》:

太宗好阳术数,闻浩说《易》及《洪范》五行,善之,因命浩筮吉凶,参观天文,考定疑。浩综核天人之际,举其纲纪,诸所处决,多有应验,恒与军国大谋,甚为宠密。是时,有兔在宫,验问门官,无从得入。太宗怪之,命浩推其咎征。浩以为当有邻国贡嫔嫱者,善应也。明年,姚兴果献女。

从中可见,明元帝关心的是据灾异、天象对军国大事做出准确的预测。《洪范》五行灾异之说的功能跟《周易》占卜一致。崔浩除了预测了姚兴献女为妃外,此据天文灾异准确地预言了秦亡国和刘宋代晋,得明元帝信重。就当时的效果而言,崔浩并未借灾异劝诫人主,而是将灾异预示的祸败转而指向同时并立的其他政权,缓解了北魏朝廷应对灾异的张气氛和由此产生的政治雅利

数术传统中的灾异预言和趋吉避凶手段由来已久,但由于同个人和他人的利害关系太过密切,不是涉及隐私,就是“损人利己”,缺乏德上的正当。儒学兴起以,批判数术占验和移祸烈。随着儒学价值观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帝王与大臣在公开场更愿意采取回溯式的立场,数术灾异论也不能不受影响而有所转

在儒学大兴之,大约汉初或稍早,灾异占验之书中已经出现不同于占测预言的内容。《汉书·天文志》:

《星传》曰:“者德也,月者刑也,故曰食修德,月食修刑。”

《星传》是对《星经》的解说,应成书于战国末到汉初。《史记·天官书》亦云:

座辩修德,月省刑,星结和。凡天,过度乃占。国君强大有德者昌,弱小饰诈者亡。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禳,正下无之。

其义与班固所引《星传》相近,大约也出于类似古书,是司马迁以即已存在的说法。《星传》提出以“修德”“修刑”应对灾异,说明它已经包政治影响灾异的观念,与失德失政引发灾异的思想相去不远了。在银雀山汉墓出土的阳书中,有一篇灾异之说,整理者暂名为《人君不善之应》,其中有语曰:

人君好驰骋田猎,则草□(此处原文为框),田畴,国多冲风,折树木,怀大墙,为政者不易……【1937】[29]

即是讲人君失政导致灾异,整篇大抵都是类似之说。同出的还有一篇整理者名为《五令》的数术书,其文云:

故德令失则羽虫为灾,义令失则毛虫为灾,惠令失则赢虫为灾,威令【1910】失则界虫为灾,罚〔令失则麟虫为灾〕。【1911】[30]

是讲五种政令失当,分别招致五虫的灾异。篇中还论述了五虫之灾分别应通过哪种政令来应对[31]。这些阳书形成的时代,均不晚于汉武帝初年[32]。它们保留了数术占验的形式,无疑是顺着数术书的逻辑发展而来,但认为政治问题引发灾异,已经有回溯式的特征。

汉元帝时,京访以说灾异著名,其说多预言。然而,《汉书·五行志》引用京访《易传》之文,却有不少是回溯灾异的起因。比如:

君不思,厥妖火烧宫。(《五行志上》引)

诛不原情,厥妖鼠舞门。(《五行志中之上》《下之上》引)

人君褒疟焚其舍。(《五行志中之下》引)

这些灾异论说虽然是为演绎推理准备的,却重在说“咎”与“征”之间的关系。京访曾在上对中说“末世以毁誉取人,故功业废而致灾异”[33],亦以为灾异起于人事。我们已经指出,京访《易》学虽重于阳数术,但他的政治主张基本上属于儒家,可算是“儒学为,数术为用”。京访《易传》多有回溯式的灾异占辞,是因为其儒家立场。

访来灾异占验之学影响极大。《隋书·经籍志》子部之天文、五行类中,题为“京访撰”或“京氏”的占验之书就有22种之多。即使其中大部分不可能是京访所著甚至可以肯定与京访无关,仍能反映出京访在这一领域中的地位。儒家的回溯式灾异论说也通过京访的影响,渗透到灾异论的数术传统之中。

汉唐之间的灾异占验之书现在仅存佚文,它们并不都是预言术:

《京访占》曰:“人君无施泽惠利于下,则致旱也。不救,必蝗虫害谷。其救也,谪罚,行宽大,惠兆民,劳功吏,赐鳏寡,稟不足。”(《续汉书·五行志一》注引)

《海中占》曰:“主好听谗言,废置大臣,女子为政,刑法诛杀不以理,则地坼。”(《开元占经》卷四引)

《太公秘》曰:“君不明,臣不忠,故无光。”(《开元占经》卷五引)

(28 / 56)
儒学、数术与政治(出书版)

儒学、数术与政治(出书版)

作者:陈侃理 类型:游戏异界 完结: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详情
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
热门